比比


拼音bǐ bǐ
注音ㄅ一ˇ ㄅ一ˇ
组合动词 AA式

比比

词语解释

比比[ bǐ bǐ ]

⒈  频频;屡屡。

比比上书言得失。——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清·洪亮吉《治平篇》

frequently;

⒉  到处;处处。

比比皆是。

everywhere;

引证解释

⒈  频频;屡屡。

《诗·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汉 郑玄 笺:“频,犹比也。哀哉,国家之政,行此祸害比比然。”
《汉书·哀帝纪》:“郡国比比地动。”
颜师古 注:“比比,犹言频频也。”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裴晋公大度》:“正郎 感激之外,比比乖事大之礼,公优容之如不及。”

⒉  引申为连续,接连。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延禧 于厅角中,屏息以待。厅门斜闭,见其三弟比比而至,各趋一隅。”

⒊  犹到处,处处。

唐 元稹 《元藇杭州刺史等制》:“盘牙不解,稂莠不除,比比有之,患由此起。”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皓首不遇者,比比是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推之他省,亦比比如是。”

⒋  谓到处都有或每每有之。

《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此(指酒)非唯伤事业,亦自损性命,世中比比,皆汝所諳。”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宦人有至太保、少保、节度使、正使、承宣、观察者,比比焉。”
蔡元培 《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敌兵尚未至,畏而自尽者,比比也。”

国语辞典

比比[ bì bì ]

⒈  每每、常常。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未几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

⒉  到处。

《聊斋志异·卷八·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分字解释


※ "比比"的意思解释、比比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大师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2.如今社会富裕了,住高楼、开汽车的人比比皆是。

3.古韵十足的明清风格建筑比比皆是,山西传统文化符号画楼、红灯笼一一呈现,而且在街上摆放的仿古休闲座椅、仿古木制小推车还可以供游客休息,很是惬意。

4.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5.尤其在社交媒体领域,消费者变身创作者的例子比比皆是。

6.当今朝廷主昏臣庸,丧德败行,以致天下大乱,叛乱频生,内忧外患比比皆是。

7.心态确实能改变一个人。我们常听说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癌症病患者因心态好而安然无恙的故事,而那些原本没什么大病的人因心存担忧无病早亡的人也比比皆是。

8.一百十四、若要举出这种政策转向的例子,货币管理环节可说比比皆是。

9.这种例子在今天的中国也比比皆是,广告语中的“默默无蚊”、“随寓而安”,便在或强或弱的绞杀声中存活了下来。

10.不要认为每个女子都爱钱如命。你赚钱很辛苦,但这个世界上能养活自己的女人比比皆是。